自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解放日关税”以来,我们持续追踪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变化、各国的反应以及贸易协定的谈判情况,并于2025年4月3日及5月12日发表了《美国对华关税再升级,企业审视规则重布局》、《美国原产地规则解析与海关预裁定申请实务指南》(To BD 请附上文章的链接)。

2025年7月9日是特朗普宣布的“90天暂缓期”的到期日。虽然特朗普已于美东时间7月7日签署总统令,宣布“90天暂缓期”将延长至8月1日,但随着特朗普于同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至14个国家的信函并宣布了将于8月1日生效的“对等关税”税率,这一系列动作让市场感受到,悬置四月之久的政策“靴子”已进入落地倒计时。作为持续关注国际贸易及关税合规的律师团队,我们就近期的关税动态及对市场的观察谨陈管见。

“90天暂缓期”将延长至8月1日

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推出“对等关税”新政,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实施10%的基准关税,并对多个国家加征额外关税。[1] 国际社会反应强烈,多国纷纷对此表示反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言,针对美国即将出台的新关税,欧盟已做好充分准备,将适时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加拿大政府态度强硬,总理卡尼宣布已拟定报复性关税清单。中国也进行反制,对美关税最高加码至125%。在前述背景下,美国国债接连遭遇大规模抛售,其中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飙升至4.5%以上。

面对来自国际社会的多方压力,特朗普政府于4月9日调整政策,宣布对大部分贸易伙伴暂缓实施高额关税90天,但维持10%的基准关税不变。[2] 进入7月,美国关税政策进一步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7日正式签署行政命令,将原定于7月9日生效的“对等关税”政策实施日期延后至8月1日[3]。次日,特朗普通过其“真实社交”平台发表声明强调:“关税缴纳起始日确定为2025年8月1日,这一日期已经确定且不会变更。所有相关款项均须在2025年8月1日如期支付,不再接受任何延期。”[4]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信函”

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晒出多封信函,称从8月1日起,将分别对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当天,他通过“真实社交”网站上陆续发布了他单方面写给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南非、老挝、缅甸、突尼斯、波黑、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塞尔维亚、柬埔寨、泰国等14国领导人的信函,阐述征税理由,并表示新关税将不包括其他行业关税。

C:\Users\yueling.zhang\Documents\xwechat_files\wxid_i6jcbpf5iut722_4ce9\temp\2025-07\RWTemp\17d0ec7591c35f4e6b4d15f091966681.jpg

特朗普通过其“真实社交”平台给日本首相的信(图源:CNBC)[5]

特朗普拟对14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最高达40%,进一步收紧贸易政策

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

特朗普此次宣布加征关税前,美国已通过暂缓期和信函与多国推进贸易谈判。自4月2日推出“对等关税”以来,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进展分化:与欧盟、日本的磋商仍处于拉锯状态;而英国和越南则已与美国达成协议。

欧盟

2025年4月以来,特朗普政府相继宣布对欧盟加征10%基准关税及钢铝、汽车等高额关税,涉及欧盟70%对美出口。欧盟随即采取反制措施,批准了针对美国农产品、摩托车等商品的首批报复清单,价值约210亿欧元,双方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经过多轮博弈,原定6月1日实施的全面加税计划被推迟至7月9日。7月以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频繁与美方接触,释放积极谈判信号,但最终能否在截止日前达成协议仍存变数。

日本

美日贸易谈判持续胶着,双方在汽车关税等问题上取得部分进展,但在农产品开放等关键议题上仍存根本分歧。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为推进贸易协定已与美国展开六轮正式磋商,谈判重点聚焦于双边贸易规模扩大、非关税壁垒调整及经济安全合作三大核心议题。日方在造船技术转让和液化天然气联合开发等具体领域已展现合作意愿,但关键议题上双方仍存在实质性分歧。赤泽亮正已于近日完成第七轮谈判,期间虽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会谈,但未能按计划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会晤。目前谈判陷入僵局,双方立场差异显著,对关键议题存在分歧,谈判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英国

5月8日,美英两国政府宣布已就缔结两国间贸易协定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从英国进口的汽车新设每年10万辆的低关税进口配额,对配额内进口车征收的关税将从27.5%下调至10%。[6] 6月16日,美英两国领导人正式签署了此前达成的《经济繁荣协议》。根据白宫同日发布的行政命令,该协议目前仅涵盖英国汽车及航空航天产品的关税减免措施,而钢铁制品和医药产品的关税调整方案仍需通过后续磋商确定。这一安排使得协议的实际执行范围较最初设想的方案有所缩减。

越南

7月2日,特朗普总统通过“真实社交”平台宣布美越双方已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根据该声明,越南输美商品将被课征20%的进口关税,其中涉及转口贸易的商品税率将提高至40%。作为对等条件,越南承诺全面取消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壁垒。特朗普在声明中特别强调:“越南市场将向美国完全开放,我国出口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他还表示,此项协议是特朗普总统与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双边会谈后所取得的成果。

再议“转口贸易”

美国和越南的协议全文目前尚未公布,但根据媒体报道,美方将对直接自进口越南的所有商品征收20%关税,而对通过越南转运至美国的其他国家商品征收40%关税,以此拦截借道越南规避美关税的原产他国的转口货。同时,美国商务部开始审查中国企业通过越南绕道出口的行为。此外,特朗普政府在致上述14国的信函中也表示,如果这些国家的公司为了逃避高额关税而转运货物,将面临更高的关税。可见,美国本届政府在指定各国关税时,对货物转运及转口贸易尤为关注。

早在3个月前,越南贸易部已发布文件,严厉打击向美国和其他贸易伙伴非法转运货物的行为,以避免美国征收高额关税。4月10日,越南发布国家指导委员会389文件,呼吁严格执法打击商品原产地欺诈,加强巡逻和检查活动,以发现、预防和严厉惩罚跨境、海港和国际机场运输贴有虚假标签的越南产品的企图。此外,委员会强调,在为包含进口材料的出口货物颁发越南原产地证书时,需要严格核查,确保符合产品原产地的法律规定。[7]

贸易部在4月15日发布的指令中表示,越南贸易部、海关和其他机构的官员应加强对进口商品的监督和检查,以确定其原产地,“特别是用于生产和出口的进口原材料”。越南贸易部的文件称,将实施新的更严格的程序来检查并监督工厂对于“越南制造”标签的发布,“特别是对于申请原产地证书数量突然增加的企业”。官员应在必要时提出“防止非法转运的具体措施”。该指令是在越南政府办公室于4月初召开紧急会议后发布的,距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仅数小时。[8]

回归原产地规则

转口贸易的界定实质上与原产地规则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依据美国法律,任何进入其关境的外国商品,都必须明确其真实“原产国”,即该商品最终完成实质性制造、生产或生长的国家。转口贸易的核心逻辑在于商品的跨国中转 —— 货物通常先从生产国运送至第三国(或地区),进行短暂储存、分装乃至简单加工后,再由第三国(或地区)转售至最终进口国。不过,在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以下简称“CBP”)看来,在商品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转口贸易并不会改变其原产国属性。比如,一件由中国生产的电子产品,经新加坡转口至美国,并不会因为经过中转国新加坡而被判断为新加坡原产。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必须持续加强对原产地合规风险的关注。例如,当企业谋求全球布局产能时,需要在规划产能阶段就充分考量原产地的因素,借助“原产地设计(COO engineering)”对供应链布局进行合理规划,让“实质性改变”发生在目标原产地。

此外,企业还需在合同条款设计中强化原产地风险的约束机制。在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签订贸易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原产地证明的真实性责任,将原产地合规要求纳入履约保障条款,例如约定若因原产地认定争议导致关税增加或货物被扣,相关损失的分担方式。同时,可引入专业机构的原产地预裁定服务,在投产前通过CBP预裁定制度评估锁定原产国属性,避免后续争议。

不容忽视的“行业关税”

当前,企业不仅要密切关注针对特定国家的“国别关税”(例如基于《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实施的“对等关税”),还需对美国日渐增多的“行业关税”政策保持高度警惕。行业关税通常以《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或《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以下简称“第232条”)等为法律依据,归属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的行政职权范畴。与IEEPA框架下的关税措施相比,这类关税政策面临的司法挑战风险更低。

从政策生效状态来看,当前已落地执行的行业关税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 一是钢铝关税。自6月23日起,美国对多种钢制家用电器加征50%关税的政策正式生效。根据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的通知,此次关税调整将八大类家用电器及相关产品新增为“钢铁衍生产品”,涵盖洗碗机、洗衣机、冰箱、烤箱等,统一加征50%的关税,征税金额则依据各类产品中所含钢铁组件的价值进行核算。​
  • 二是汽车关税。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该政策基于第232条,特朗普曾以“进口威胁国家安全”为由,行使总统权限调整了这一进口政策,目前仍在持续执行中。

除已生效的政策外,多项拟征收的行业关税正处于酝酿或推进阶段:

  • 铜制品关税是近期关注度较高的一项。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8日明确表示,将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新关税,不过未透露具体生效时间。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同步披露,商务部已完成对铜进口状况的调查,预计新关税“可能在7月底或8月1日实施”,政策落地进入倒计时阶段。
  • 医药行业关税也在规划当中。美国政府正计划对药品及其他多个特定行业征收新关税,其中明确提及可能对外国制造的药品征收高达 200% 的新关税。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人士透露这一新关税或许不会在短期内生效,其核心目的是为制药企业迁移至美国预留缓冲时间。
  • 半导体行业关税虽尚未有具体政策细节,但已释放出明确信号。尽管目前部分中国半导体产品仍享有关税豁免,但特朗普已公开暗示可能对芯片行业加征新关税,后续政策动向需持续追踪。[9]
  1. Regulating Imports with a Reciprocal Tariff to Rectify Trade Practices that Contribute to Large and Persistent Annual United States Goods Trade Deficits – The White House
  2. Modifying Reciprocal Tariff Rates to Reflect Trading Partner Retaliation and Alignment – The White House
  3. Extending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Reciprocal Tariff Rates – The White House
  4. 特朗普:8月1日开始征税,不会变了!
  5. Trump: Tariffs on Japan, Korea, 12 more starting Aug. 1
  6. UK-US economic deal
  7. Việt Nam intensifies crackdown on origin fraud in exports
  8. Vietnam Plans New Penalties for Illegal Transshipments After Trump Deal, Documents Show
  9. 特朗普:将上调铜关税至50%
作者
王华
实习生张悦凌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