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补贴进行调查。虽然目前尚未进一步披露此次调查的细节,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目前全球市场上充斥着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这些汽车的价格被巨额的国家补贴人为地压低,而这正在扭曲我们(欧盟)的市场。正如我们(欧盟)不接受欧盟内部扭曲市场的行为,我们也不接受来自欧盟外部的扭曲市场行为。”

欧盟宣布发起此项调查,表明其决心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其“贸易工具箱”来规制扭曲市场的外国补贴并保护本土产业。欧盟的“贸易工具箱”中包括欧盟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以及历经多轮讨论于2023年7月才开始生效的外国补贴审查制度等。

欧盟委员会为何发起此项调查?

首先,欧盟长期以来一直指责中国向国内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了巨额补贴。欧盟委员会声称,中国提供的补贴导致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与欧盟生产的同类产品之间存在平均20%左右的价格差异,使得消费者在购买电动汽车时能够立刻发现中国品牌电动汽车的价格要低得多。这影响了欧洲电动汽车的竞争力,进而导致对中国电动汽车的需求和出口量激增。

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得益于中国的补贴,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成功占据了欧洲电动汽车市场8%的市场份额,而2021年这一数字仅为4%,预计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的市场占有率将能够达到15%。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也表明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电动汽车出口市场。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前十大出口国中,五个是欧盟成员国。今年1月至7月期间,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总金额大约为1328.6亿元人民币,其中近一半(589.0亿元人民币)出口到欧盟成员国。

其次,政治因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欧盟委员会主动依职权发起了调查,而不是像之前发起贸易救济和反补贴调查那样等待欧盟成员国提交正式的行业投诉后才发起调查(虽然有传闻称法国政府在推动欧盟委员会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的调查)。这可能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正在争取连任有关,作为冯德莱恩竞选活动和议程的一部分,她的一个重要政治议题为建立“地缘政治委员会”,其中就包括促进欧洲工业的绿色转型。

本次调查为贸易救济措施还是外国补贴调查?

欧盟委员会的官员称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补贴的调查将依据欧盟的反补贴法规(而非最近引入的外国补贴审查制度)进行。不过这不影响理论上欧盟委员会仍可能依据新的外国补贴审查制度展开调查。从技术上而言,欧盟可以根据WTO规则及其外国补贴审查制度同时开展相关调查。

就本次调查而言,欧盟委员会似乎是根据欧盟反补贴法规“依职权(ex-officio)”主动启动了调查。依职权调查是欧盟委员会主动发起的调查(类似于欧盟委员会目前享有的依据反垄断法主动调查反竞争行为的权力),欧盟委员会有权根据举报或市场情报主动对可能具有扭曲效果的外国补贴发起调查。在新的外国补贴审查制度下,欧盟委员会也有权“依职权”对各类市场情况下(不仅仅限于并购交易和公共采购项目)所有可能出现的具有扭曲效果的外国补贴发起调查,包括追溯性地调查五年内获得的外国补贴情况。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调查吗?

这并不是欧盟第一次对中国的政府补贴开展调查。约十年前,欧盟委员会对欧盟进口的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电信设备、光缆和冷轧不锈钢板产品采取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2022年,欧盟委员会发起了四起新的反倾销调查和一起新的反补贴调查(其中三起涉及中国)。由于欧盟外国补贴审查制度于2023年7月才开始实施,欧盟委员会尚未在此制度下启动任何针对外国补贴的调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此前在一份白皮书中介绍了外国补贴对于铝和半导体产业链的扭曲效果。方达团队正在与欧洲当地律师一起密切关注本次调查的任何进展。如您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